蔣勳來了香港跟這裡的朋友介紹王羲之的書法。其餘細節不談,就只談我最喜歡的部分。
被譽為書聖的王羲之竟然沒有一個字的真跡留在這世界上,我們現在所看的都是臨摹的複製品。經歷了五胡之亂的王羲之對於生命的態度有別於儒家主流價值,他知道在政權背後的荒涼跟荒謬,比較真實的,也許反而是周遭的親情與友人的關懷。王羲之的字體都展現在所留下的書信裡,信的內容簡短,在蔣勳的重新詮釋下,直是現代版的簡訊,有些根本就是便條紙一張,例如上圖的第三則奉橘,送橘子三百枚給朋友品嚐。(三百枚,也未免太多了,也許當時朋友的親友眾多?)。我喜歡蔣勳提到的第二則,何如帖。
「羲之白,不審,尊體比復何如,遲復奉告,羲之中冷無賴,尋復白,羲之白。」王羲之,問候朋友身體如何,說回信晚了。然後表示自己心中冷淡,覺得生活沒什麼意思,百無聊賴(這在儒家想法,是不被允許的)。再聊吧。蔣勳解釋到此,說,能夠中冷無賴,多麼好。事實上,在王羲之的歷史與社會情境,是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感嘆,說什麼、做什麼都無法改變現況,那麼,生命究竟有何意義呢?難怪他的信裡頭,有很多的奈何奈何。蔣勳羨慕起來。
又,如果沒有蔣勳對於美學的追尋熱情,以及猶如宣教士般的堅定柔情,我們又怎能隨著蔣勳而感受到文字美學的脈動呢?冷,是忠於自己,無須討好,取得自在。熱呢?
王羲之的書法既華麗又頹廢,陽光般地燦爛卻又隱含著生命如芻狗般的無奈。
有意思的是,最能展現王羲之這種對於生命體悟的文化是日本。下回一定要去日本正倉院看王羲之的書法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